端午的争斗类习俗 端午的风俗介绍
关于《端午的争斗类习俗 端午的风俗介绍》,现在小知识百科站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希望您阅读完本篇内容后能有所收获。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导读:端午节的习俗也有分类,有食俗也有争斗类习俗,比如赛龙舟就是其中一个,大家都想着争夺第一的心理就体现出了争夺之意。除此之外,端午的争斗类习俗你还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对端午的风俗介绍,感兴趣的朋友来瞧瞧吧。
厮打角力
端午的斗与争,体现在很多方面。选端午节摔跤厮打也是其中之一。
在端午节摔跤厮打的习俗,流传很久。《隋书·地理志》记扬州“五月五日为斗力之戏,各料强弱相敌,事类讲武”。这种风俗到宋代有很大变化。范成大《吴郡志》描写吴地风俗云:“其俗信鬼神,好淫祀。父子或异居,大抵然也。其人并习战,号为天下精兵。俗以五月五日为斗力之戏,各料强弱相敌,事类讲武。宣城、毗陵、吴郡、会稽、余杭、东阳,其俗皆同。然数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庞,故风俗澄清而道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华谊论》云,吴有发剑之节,赵有挟色之客。《郡国志》云,吴俗好用剑轻死,又六朝时多斗将战士。按诸说,吴俗盖古如此。本朝文教渐摩之久,如五月斗力之戏。亦不复有。”可知到了宋代,吴地已经一洗旧日用剑轻死之风,五月摔跤厮打的斗力之俗也骎(qīn)然消失。但在幅员广大的中国,一种习俗一旦形成并传播开,就常常会出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情况。
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广东阳江有“端午厮打”的怪现象。据说当地有一个“厮打冈”,五月五日,乡人无论老少,都集中到那里,挑拣与自己身体强弱接近者厮打,说是胜利的一方会大吉大利。屈大均说,他认为这风俗“事类讲武”,缺少礼让之风,所以应当禁止。屈大均直接指出,这种习俗和吴俗的“斗力之戏”是一脉相承的。到清代为止,斗力之俗仍保存于广东,或与客家文化相关,实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有趣的文化现象。
实际上,斗力之俗的影响波及极远,远到在朝鲜半岛我们都能找到。《东国岁时记》记载,朝鲜古代端午节时,那些“丁壮少年者”会集合到南山倭场和北山神武门后,为角力之戏以赌胜负。但在做法上,他们有自己的特点。朝鲜端午的角力方法,是两个人对跪着,各用右手去搬对方的腰,扳倒为胜。这种端午节摔跤厮打的习俗,在古代很早就已经传到外国去了。
斗百草
端午的争斗类习俗中,最小的要数女儿家们的“斗百草”。《遵生八笺》云:“五日踏百草,又作斗百草之戏。章诗云:‘今朝斗草得宜男,五日蓄兰以为浴。’”古代斗草不仅限于端午,但端午盛行斗草,是毫无疑问的。说到斗百草,当然要提到晏殊的《破阵子》,这是写到斗百草习俗最有名的一首词: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香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虽然这首词写的是清明节斗草,但在古代人的生活中,斗草给小儿女们带来何等愉快,这首词可谓反映得活灵活现。和斗百草相关的,《隋唐嘉话》还记载了唐代安乐公主一段逸事。大诗人谢灵运,原本长一部漂亮的大胡子。谢灵运被杀前把这部胡子施舍给了南海祗洹寺塑维摩诘像用。到了唐代,大谢小谢都已经是唐代诗人顶礼膜拜的对象。这部胡子于是也就成了寺中一宝,广为人知。后来到了唐中宗时,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非常想在五月五日斗草中取得胜利,竟然突发奇想,想到了用谢灵运的胡子装成草。于是派人去寺中取来胡子试用。大概用起来果然比一般的草结实许多,她又冒出生怕别人也会打这部胡子的念头的想法,于是派人又去庙中把胡子一根不留全部剪下来。写过“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谢灵运一部大好胡须,如果流传到今天一定成为天下名物,可怜却因了一个要在斗百草中取胜的好强想法,就此一根不存。
斗草一俗,在清代也很流行。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描写香菱和几个丫头各采了些花草,斗草取乐。这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个说我有罗汉松;豆官说我有姐妹花,香菱机智地回答说我有夫妻蕙。这段故事,广为人知。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端午的争斗类习俗,端午的风俗介绍”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以上就是关于“端午的争斗类习俗 端午的风俗介绍”的所有内容,希望分享的内容对您有帮助!更多的相关知识内容,请继续关注《小知识百科站》网站:http://www.3703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