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习俗是什么 清明节有哪些节俗
关于《清明节习俗是什么 清明节有哪些节俗》,现在小知识百科站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希望您阅读完本篇内容后能有所收获。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导读:几千年来,寒食、清明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节俗。除了必须有的祭祀活动外,还有踏青、插柳和一些娱乐性的习俗,了解这些习俗可以让我们对清明节印象更深刻,那么清明节习俗是什么?清明节有哪些节俗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清明节习俗是什么
踏青
清明踏青活动,在宋代曾经出现过张择端的长卷《清明上河图》,成为历史上清明活动的艺术经典。但清明踏青活动可以一直追溯到孔子时期,那时就有踏青和野浴的户外活动。
宋代有关记载和描述更多。如欧阳修在《阮郎归》词中写道:“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中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这是文人墨客们在踏青游乐中写下的切实感受,成为清明诗文中的名篇。从中可见,踏青中往往有野宴、弹唱等活动。
戴柳、插柳
古时清明节要采柳条编成圈戴在头上。说此时戴柳圈可以免虿毒。那是因为介子推母子抱着柳树被烧死的,戴柳插柳就是为他们招魂,同时有驱疫避邪、生机勃勃之意。古人也认为插柳能顺阳气。唐中宗时曾向侍臣赐柳圈,表示对臣子的关爱。宋朝时京城人在门上插柳条,叫作明眼,这天孩子们也必须戴上柳圈,说是防邪避毒、不闹杂病。清代、民国时也有插柳戴柳的习俗,有的竟然把房檐插满,显得青青可爱,生机勃勃。
植树
古人早就有寒食、清明植树的习惯。但近代植树造林提倡最早的是清末左宗棠,他带领部队在西北行军中边走边栽,形成“左公柳”,一直被后人所称道。孙中山又是一位植树倡导者。他青少年时曾在家乡种桑树,创立兴中会时提出中西部植树造林计划,后在《建国方略》中又描绘了造林蓝图。1915年,北洋政府把清明节定成植树节,是我国最早的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后,国民政府为纪念他,于1928年3月1日号召在总理纪念日植树,同年又确定3月12日为“总理逝世植树节”。新中国成立后更加重视全国绿化。1979年3月由全国人大通过决议,仍然以3月12日为植树节。现在每逢植树节、清明节,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要带头去植树,各媒体纷纷报道各地植树造林活动情况。
当前,中央文明办等单位大力号召清明改革,提倡文明祭祀和植树造林。文明祭祀方面,包括网上著文祭祀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等,也有不少人网上设灵堂祭家庭先人,配以悼文和诗词,大多感情真挚,所以点击率也很高。在坟前烧纸,引发火灾日多,提倡坟头压纸,或在家中设牌位以祭祀。
清明节有哪些节俗
荡秋千
荡秋千是春秋时北方山戎人的发明,后来齐桓公北伐山戎后带回了这种游戏。在云南拉祜族中也有相关传说,富有神话色彩。秋千在南北朝时传到长江流域,成为寒食清明前后的一种游戏。南朝梁人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仕女衣彩服坐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到唐代打秋千风俗更为流行,唐玄宗时每年寒食前就竖起许多秋千架,让嫔妃宫女们尽情玩乐。宫女们身穿彩衣,随秋千凌空上下,宛若仙女,唐玄宗看得入迷,便称为半仙之戏。有词写道:“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东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低。”元朝时,此活动仍在宫廷内外盛行。
放风筝
放风筝。风筝,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发明。最早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据《韩非子》记载,大约在公元前400年时,思想家墨子就曾做过木鸢。墨子早年当过木匠,传说赫赫有名的木匠祖师鲁班就是他的学生。《淮南子·齐俗》也记载:“鲁班墨子,以木为鸢而飞之。”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了。相传楚汉相争时,韩信令工匠赶制一只特大风筝,让一人坐上飞到楚营上空唱起了凄凉婉啭的楚歌,引起楚军应声唱和,从而涣散了军心,被韩信打得一败涂地。西汉时用丝绸做风筝,改名纸鸢。也称为风鸢、纸鹞、风禽、鹞子等。宋代时民间放风筝已经风行,专营店也多起来。现在每到春冬时节,城市广场都放风筝,清明时还举行风筝大赛。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成为世界风筝大赛的著名节日,其风筝多是尼龙布等所做,有的似降落伞之巨大。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习俗是什么,清明节有哪些节俗”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以上就是关于“清明节习俗是什么 清明节有哪些节俗”的所有内容,希望分享的内容对您有帮助!更多的相关知识内容,请继续关注《小知识百科站》网站:http://www.3703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