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摩尼教的教义是什么
关于《宗教文化:摩尼教的教义是什么》,现在小知识百科站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希望您阅读完本篇内容后能有所收获。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①宗教文化:摩尼教的教义是什么
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教义。教义是指一种宗教所信奉和宣扬的神学道理思想。摩尼教之前也叫明教,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曾经也为如今的社会发展做过很大的贡献。那么摩尼教文化中,一起来了解这个曾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的摩尼教吧。
摩尼教,又作牟尼教,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所创立,受基督教与伊朗祆教马兹达教义所影响,是一种带有诺斯底主义色彩的二元论宗教。主要教义为“二宗三际论”,崇尚光明。摩尼声称自己是神的先知,也是最后一位先知。摩尼教对粟特影响很大,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摩尼教在唐朝传入了中国,明教一词特指本土化的摩尼教。
摩尼教的根本教义,为二宗三际。二宗指明暗,也即善恶。三际指初际、中际、后际,初际阶段,明暗是分开的。中际阶段,黑暗侵入光明,光明与黑暗斗争,两者混合。后际阶段,明暗重新分开。从教义来看,摩尼教具有强烈的末劫思想与拯救世人的思想,这些对于日后与中国民间宗教融合都是必不可少的。
未有天地之时,只有善恶二宗。善宗即光明王国,最高神被称为伟大之父(汉文摩尼经称大慈父、明尊),他有感觉、推理、思维、想象和意志等五大荣耀(相、心、念、思、意等五种国土),仁爱、信仰、忠实、慈善和智慧等五种精神品质(怜悯、诚信、具足、忍辱、智慧等五施)。他与光明、威力、智慧是四位一体(清净、光明、大力、智慧)。在他的四面住着十二个神,每面三个(十二常住宝光王)。恶宗被称为黑暗之王(魔王),住在黑暗王国里。
初际之末,黑暗之王上窥光明王国,五大荣耀为之战栗。伟大之父不欲五大荣耀出战黑暗之王,遂召唤出生命之母(善母佛),生命之母又召唤出初人(先意佛),初人召唤出他的五个儿子(五明佛:清净气、妙风、明力、妙水、妙火)作为自己的甲胄,去驱逐黑暗。但是初人被打败,五明子被五类魔所吞噬。当初人苏醒过来后,向伟大之父呼救七次,于是伟大之父第二次召唤,先唤出光明之友(乐明佛),光明之友唤出大般(造相佛);大般(即建筑之神)唤出活灵(净风佛)。活灵唤出他的五个儿子:光辉卫士(持世明使)、尊贵之王(十天大王)、阿大姆斯(降魔胜使)、荣耀之王(催光明使)和持地者(地藏明使)。他们一起来到黑暗王国,活灵呼唤初人,初人作了回答。这一呼一应产生了两个神,一为呼神(说听),一为应神(唤应),分别成为活灵及初人的第六子。“净风、善母二光明使,入於暗坑无明境界”,救出先意。但是,“五类魔黏五明身,如蝇著蜜,如鸟被li,如鱼吞钩。”五明子无从得救。
从此教义的中心就是如何救出被五类魔吞噬的五明子。这就必须建立宇宙。“净风明使以五类魔及五明身二力和合,造成世界十天八地,如是世界即是明身医疗药堂,亦是暗魔禁系牢狱。”这个世界由活灵五子管理。活灵又净化那些被吞噬的光明,造成日月星辰。然后,生命之母、初人和活灵向伟大之父祈祷,伟大之父进行了第三次召唤,召唤出第三使(日光佛),第三使召唤出十二童女(Twelve Virgins,汉文摩尼经称电光佛)。第三使“或现童男微妙相,癫发五种雌魔类”,十二童女则“或现童女端严身,狂乱五种雄魔类”,使五类魔身上吸收的光明分子射泄出来,掉地上变成各种动植物。植物比动物包含更多的光明分子。
净风造成世界作为囚禁暗魔的牢狱,“于是贪魔见斯事已,於其毒心重兴恶计,即令路yi(叙利亚文Ashqalun)及业罗泱(Namrael)以像净风及善母等,於中变化,造立人身,禁囚明性,放(=仿)大世界。如是毒恶贪欲肉身,虽复微小,一一皆放(=仿)天地世界。……喻若金师,摸(=模)白象形,写指环内,於其象身,无有增减。人类世界,亦复如是。……其五明身,既被如是苦切禁缚,废忘本性,如狂如醉。”
贪魔造立的人身,就是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亚当根本不意识到自己的灵魂是光明分子,原来属于光明王国。当五个天使看到这种情况时,就要求生命之母、初人和活灵派神去解救亚当。他们遂派光明耶苏(汉文摩尼经称光明夷数或夷数佛)去启示亚当。光明耶苏向亚当显现在天之父、亚当自己的本性及其被囚禁在肉体之中的痛苦,并让亚当尝了生命之树(常荣树),学得了神秘的灵知——诺斯(Gnosis)。人类只有掌握诺斯才能得救,这是诺斯替派共有的主要思想,摩尼教也不例外。
光明耶苏拯救亚当,实际上是以后历代明使拯救人类的蓝本。因此,光明耶苏在摩尼教诸神中具有特殊地位,献给他的诗篇特别多,《赞夷数文》歌颂他“自是明尊怜悯子,复是明性能救父,自是诸佛最上兄,复是智慧慈悲母”。亚当虽然获得了诺斯,但是仍然受了夏娃的诱惑,生了第一个孩子塞特(Seth)。因为亚当比夏娃身上有更多的光明分子,塞特被魔鬼视为异类,幸得诸神保佑和亚当抚育,得以长大成人和行善终生。人类便是塞特的后裔。
为了拯救一代又一代人类中义人的灵魂,“又复净风造二明船(即日月),於生死海运渡善子,达於本界,令光明性究竟安乐。”义人的灵魂是通过光耀柱从月亮转到太阳,再进入新乐园的。光耀柱既是神(汉文摩尼经借用佛教术语,称卢舍那佛),又是灵魂到达日月宫殿,以至最后回归涅pan常明世界所要经过的境界(汉文摩尼经称卢舍那境界)。怨魔贪主见净风造了二明船,“生嗔gou心,即造二雌雄等形,以放(仿)日月二大明船,惑乱明性,令升暗船,送入地狱,轮回五趣,备受诸苦,卒难解脱。”伟大之父从魔王控制下解救明性的斗争仍未获胜,需要另一位神帮助人类得到解脱。
“若有明使,出兴於世,教化众生,令脱诸苦,……犹如国王破怨敌国,自於其中妆饰台殿,安置宝座,平断一切善恶人民,其惠(慧)明使,亦复如是。”慧明使又称慧明佛,即大诺斯(Great Nous),他是光明耶苏召唤出来的,是一切使者之父,一切教会之首。慧明使在人间的化身先是犹太教旧约圣经中记载的人类始祖亚当的一些后裔:塞特、挪亚(Noah)、亚伯拉罕(Abraham)、闪(Shem)、以挪士(Enosh)、以诺(Enoch);然后是真正宗教的创立者:佛陀、琐罗亚斯德、弥赛亚耶苏。慧明使最后的、最完美的化身就是摩尼。《摩尼教残经》歌颂明使:“三界独尊,普是众生慈悲父母,亦是三界大引导师,亦是含灵大医疗主,……亦是上天包罗一切,亦是实地能生实果,……亦是死中与常命者,亦是众生明性中性,亦是三界诸牢固狱解脱明门。”这既是对慧明使的,也是对摩尼的颂词。
当摩尼教获得大部分人类的信奉之后,光明分子的解脱几近完成。这时光明耶苏会第二次降临,称为智慧世界之神(汉文摩尼经译称具智法王),他将建立法庭,自任审判者(汉文摩尼经称平等王),把正义者和邪恶者分开。之后,支撑世界的光耀柱和活灵诸子将离开,天地随之崩溃,爆发出一场大火,这场大火将持续1468年。生命之思(Thought of life,即汉文摩尼经中的“唤应警觉声”)将以最后的相貌(the LastStatue,即汉文摩尼经中的“本相貌”)出现,收集一切遗留的光明分子,上升到新乐园。黑暗魔王及其他恶魔将被囚禁,新乐园将重新并入光明王国,这就是后际。
光明与黑暗对立的二元论、过去——现在——未来的三际论、最后的大战等教义,渊源可能是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最高神伟大之父,已经高度抽象,不像犹太教的上帝干涉人间事务。旧约中创造世界的耶和华的角色在摩尼教中降低为由净风来扮演,净风在摩尼教科普特文史料中就被称为造物主。基督教中的耶苏形象在摩尼教中变得多元化了,主要表现为大神光明耶苏和光明使者弥赛亚耶苏,摩尼以耶苏的使徒自居。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犹太教——基督教的重大影响。
你可能会喜欢:
浅述婆罗门教与佛教的不同点
浅述琐罗亚斯德教的基本教义
解读婆罗门教与印度教的关系
琐罗亚斯德教又称为什么教?
②宗教文化解说:马太福音背景解释
马太福音主要记载耶稣的生平与职事,其中包括耶稣的家谱、耶稣神奇的出生、童年、受浸与受试探、讲道、上十字架、复活,最后,复活颁布大使命。这本书执笔的背景为何呢?
那么,本期宗教文化一起解析吧!
还想了解》》基督教不能吃什么食物?
马太福音是《圣经》新约的一卷书,本卷书共28章。记载了耶稣的生平与职事,其中包括耶稣的家谱、耶稣神奇的出生、童年、受浸与受试探、讲道、上十字架、复活,最后,复活的耶稣向使徒颁布大使命。
从内容和文体推测,再加上原文是希腊语而不是犹太本土惯用的亚兰语来看,本书的对象应是当时的侨居各地的犹太人基督徒,以此表明耶稣正是他们日夜期盼的那位弥赛亚,从而鼓励他们能接受耶稣基督带来的救恩。为此,马太引用了旧约大约七十处的经文,一般人称之为「圣经证据」。
本书的写作日期不详,一般学者认为是在公元50年至70年间。这个观点主要是认为马太福音是以马尔谷福音作为蓝本,然后加上马太本身搜集的资料,以及当时一些收集了有关耶稣言论的文献(现被称为Q典)而写成的。
马太在巴勒斯坦写成他的记录。确实哪一年虽未为人所知,但若干抄本的书末题署(全在公元第十世纪之后写成)声称完成的时间是公元41年。有证据显示马太最初以当时流行的希伯来文写成他的福音书,后来才译成希腊文。
哲罗姆在所着的《名人录》一书第三章说章「马太又名利未,本是税吏,后成为使徒,最初在犹太以希伯来文写成基督的福音,以期造益受过割礼的信徒。」。哲罗姆补充说,在他的日子(公元第四、五世纪)这本福音书的希伯来文版本存于帕菲利厄斯在凯撒利亚所搜集的藏书中。
虽然以马太为名的福音书并没有说马太是执笔者,但早期的教会却一致表示这部福音书是马太写的。也许没有一本古书能像马太福音一般把执笔者标明出来,从古代希拉波利斯的帕皮亚斯之后,有一系列的早期见证人作证马太是福音书的执笔者,以及这本书确是上帝的话语的一部分。
尽管四福音书均记载了耶稣在世的事迹,马太福音却用了一个以耶稣为旧约圣经中上帝所应许的弥赛亚的角度去看他的生平与教导。为此缘故,本书常将旧约预言与耶稣的生平连贯起来,从而扮演了旧约与新约之间的桥梁。再者,因为耶稣是弥赛亚,本书十分强调他有权柄去解释上帝的律法和天国。
马太福音的总纲是:基督乃是耶和华神成了肉体来作君王救主,藉着他的死与复活,将他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
③宗教文化:浙江佛教文化
佛教这是一个外来的宗教,但是却在中国遍地开花,繁荣盛强。佛教场所一般喜欢开设在深山之中,人迹罕至有利于佛教修身养性。而拥有天然地利的浙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佛教聚集之地,在浙江文化里拥有特殊的地位。
浙江佛教
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舟山群岛最东边的一个秀丽的小岛。普陀为普陀洛伽之略,梵语“补怛洛迦”,意译“小白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合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
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应化的圣地。据佛教史籍记载,唐大中年间(847-859)有一印度高僧来此参拜,亲眼看到观音菩萨现身说法,并授以七色宝石,故称此为观音显圣地。
后日本僧人惠萼(一作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归国时途经普陀,几次欲登舟东渡,皆被海浪所阻,舟不能行。于是,即在普陀山东南角海边建起“不肯去观音院”供奉该像。自此,普陀山成为观音菩萨的道场,开始创建佛寺。此后历代皆有兴建。清末,普陀山除建有三大寺外,还有七十余庵和许多茅蓬,世称“海天佛国”。
普陀山现在除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外,还有紫竹林、不肯去观音院等三十几座着名寺院,并办有佛学院一所。
天台山佛教城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是专业研究发掘整理佛教传统文化艺术的单位。坐落于佛教天台宗发祥地和道教南宗祖庭——浙江天台山隋代古刹国清讲寺前。天台山佛教造像艺术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天台山佛教城继承和弘扬了天台山传统造像艺术。
佛教城制作的佛像被公认为无论是造型设计还是制造技艺以及选料等方面都是现代无双,是世界宗教造像之精华。一九九二年世界佛教大会在新加坡召开,与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代表一致认为,中国天台山佛教城造佛艺术最受世界佛教信徒亲睐和信赖。
世界佛教大会授于中国天台山佛教城法人代表汤春甫为“佛艺大师”荣誉。近三十多年来,天台山佛教城制作的大小佛像贰万玖仟余尊,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中国台湾、泰国、英国、美国、加拿大等60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宝馆及宗教部门珍藏陈列供奉。促进了国际交流和合作,增进了人类社会和谐相处。成为世界精神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一员,为人类文进步和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以上就是关于“宗教文化:摩尼教的教义是什么”的所有内容,希望分享的内容对您有帮助!更多的相关知识内容,请继续关注《小知识百科站》网站:http://www.3703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