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民窑青花瓷器特征,明代前期民窑青花瓷器的特点
关于《明民窑青花瓷器特征,明代前期民窑青花瓷器的特点》,现在小知识百科站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希望您阅读完本篇内容后能有所收获。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明代前期民窑青花瓷器的特点
- 2、明民窑青花瓷器特征,明代前期民窑青花瓷器的特点
1、明代前期民窑青花瓷器的特点
明代青花瓷器是青花类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洪武时期的青花色泽一般较为暗淡,所使用的青料为国产料。明初洪武时期的青花瓷器,造型粗重厚实,制作尚未脱尽元代青花瓷器的粗犷风格。所见的大都是蓝中见黑的色泽。多为碗类,还有少量大盘、菱口盏托、梅瓶、执壶、大罐等。传世较少。笔者十分幸运,近日偶得两个明代前期的民窑青花小罐,其中明洪武青花折枝花卉纹小罐,高10厘米,直径6厘米,虽不起眼,却是明初真品。(图1)明洪武时期瓷器造型还留有元代雄浑厚重的遗风,该罐虽小,却造型大气朴拙,短直口、弧腹丰肩、平底,底部粗糙,未精心修整,有明显火石红痕迹。(图2)明洪武民窑瓷器的胎体为略含杂质的浅灰白色,从该罐的底部可见其胎体状况符合明代初期的时代特点。这件小罐是洪武早期制品,在装饰技法上,此罐“一笔点画”,笔调自然飘逸,纯熟朴实。肩上绘简易莲瓣纹,腹部以一周莲瓣纹将主题纹饰分为上下两个区域。上部为简易折枝花卉及束把草叶,下部为自元代起就流行的云纹。青花色泽清淡,釉面玻化程度高,柔和悦目。
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质量最佳,色泽浓艳,所用青料为西亚地区所产的“苏麻离青”。宣德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花颜色有两种,一种浓艳深沉,色泽深蓝。因“苏麻离青”为低锰高铁,故减少了青色中的紫红色调,由于钴料中含铁量高,在凝聚处有自然形成的黑褐色结晶斑。另一种含铁量较低,呈现幽雅青纯的色泽,多用于描画人物。正统、景泰、天顺时期的青花瓷器,其青花呈色有宣德时期的遗风。
另一个小罐为明代天顺时期产品(图3),该罐高9厘米,直径5厘米。短直口、弧腹溜肩,小圈足、底部未精心修整,而胎质较细,底部有明显由浅入深的火石红痕迹。(图4)在明代民窑青花瓷器中,空白期的瓷器较少,因此较为珍贵。天顺时期的瓷器风格接近成化,底足削修不细腻,多为敦厚的宽圈足,带有火石红痕迹并粘有窑渣,类似成化时期的“糊米底”。在纹饰的装饰技法上,沿袭了明初常见的一笔勾勒法,使用中锋运笔,绘画流云人物。造型古朴端庄,这件小罐与其他时期的同类器型相比,具有上收下阔的特点,通体瘦长。青花纹饰以中锋运笔,雄健遒劲,色泽浓重。这件青花人物小罐的釉面呈青白色,胎体细腻、釉肥腴丰润,罐以青花钴料在肩部绘双圈,肩上绘简易云纹,其下绘二位高士闲坐于山间平地,人物间隙装饰流云纹。青花发色浓艳,呈现深蓝色。画面中所绘高士,宽袍大袖,逆风而坐,冠带、衣衫拂扬,神情飘逸,有如仙人。身旁绘制疾风下的劲草,峻岭远林掩映于云气之间。所绘云纹,粗重豪放,呈灵芝形,层层叠叠的小圈密布于云气的一侧,这种特殊的流云纹,是此时期的典型特征。
2、明民窑青花瓷器特征,明代前期民窑青花瓷器的特点
嘉靖青花使用回青料,呈现蓝中泛紫的浓重色调。由于皇帝信奉道教,故纹饰中道教题材占相当比重,另外纹饰上吉祥祈福的内容亦较普遍,如书写“福”“寿”字等。隆庆一朝历时仅6年,从总体风格上看,隆庆青花与嘉靖青花近似。万历青花早期亦使用回青料,青花呈色艳丽泛紫,中晚期使用国产青料“无名异”和“元子”等,呈蓝中泛灰的色调。万历时期的纹饰繁密,稍显凌乱,但也有疏朗清秀的,还有的在青花瓷上镂空纹饰,别具一格。
明嘉靖 青花海水八仙图罐
明嘉靖 青花海水八仙图罐
高28.3、口径15.3、底径18.2厘米。罐体整体呈八棱状,花口,直径,丰肩,鼓腹,腹下收,浅圈足。罐外壁满绘青花纹饰,颈部绘八朵祥云纹,腹部主题图案绘海水八仙图,近足部绘变形莲瓣一周,八条棱把罐体分为八部分,使得画面整体更具立体感。罐体施白釉,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此罐造型独特,八仙这种道教题材纹饰也是当时的特色。嘉靖时期大件器物多烧制较粗糙,而此件器物无论从造型、纹饰、款式等方面制作都十分精细,传世甚为少见,应属嘉靖官窑中的精品。
明隆庆 青花仕女抚婴图长方盒
明隆庆 青花仕女抚婴图长方盒
高16、长27.4、款16厘米。盒呈长方形,胎体厚重,盒盖锦地开光内绘仕女抚婴图,盖墙四周绘双龙戏珠纹。盒身四面外壁均绘仕女抚婴图,贵妇坐于松柏之下,神态悠闲,顽童在花园中嬉戏奔跑,形态活泼天真。盒底中心圆形脐内施透明釉,釉下青花双圈内书“大明隆庆年造”六字双行楷书款。
此盒青花色泽秀丽,蓝中泛紫,系进口回青料所绘。隆庆时期青花盒造型较多,此为其中一种。隆庆一朝传世品稀少,官窑器尤甚。国内藏有的隆庆朝瓷器亦屈指可数,因故这件完整的青花盒更显珍贵。
明万历款青花百寿纹龙钮盖罐
明万历 青花百寿纹龙钮盖罐
高63、口径23.5厘米。此罐直口,短颈丰肩,垂腹下敛,平砂底,盖隆起,宝珠钮,盖钮极别致,钮面青花绘一凸起龙纹,缠绕在盖钮上。罐身用青花料书写各体“寿”字,各个寿字之间用缠枝莲花相勾串。近足处饰如意云头纹,底中心脐形内凹,白釉,青花双圈内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此器浑圆饱满,磅礴大气,青花发色艳丽,是迎合万历皇帝增寿的意愿而烧造的大器,缠枝莲托“寿”字组成“百寿图”,盖以青花绘莲托九个团寿字,在两周如意纹装饰带之间,整个画面构图繁密却不杂乱,反而显得缠枝连连,寿字翩翩,洋溢着一副吉祥呈瑞的富贵气派。特别是顶部一凸起龙纹盘绕在钮上,传世甚为少见。
天启~崇祯青花瓷器天启、崇祯时期官窑瓷器基本不见,代之而起的是民窑器物,纹饰受当时绘画、木版画等影响,山水题材较为多见,装饰风格多样,完全突破了以往官窑器物图案规矩化的束缚。青花呈色蓝中泛黑,色泽较淡,给人以全新的感受。
明天启 青花花卉纹出戟方觚
明天启 青花花卉纹出戟方觚
高37.2、口径12、足径12厘米。整体呈四方形,撇口,长颈,腹部弧形微鼓,饰凸起的四条花边戟,高足外撇。器身外壁满绘青花纹饰,器里施白釉。颈与胫部均绘湖石花卉,腹部绘四季花纹,足上为变形火焰纹。底足为方形宽圈足,足端无釉,圈足内施白釉。花觚造型修长秀美,技法精湛,色泽淡雅,在天启青花瓷中较为少见。此觚造型纹饰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天启元年米石隐造”款青花觚基本相同,堪称天启时期青花瓷器的代表作。明天启一朝历时仅7年,传世作品数量极少,甚为珍贵。
明崇祯“甲戌春孟赵府造用”款青花龙纹盘
明崇祯 甲戌春孟赵府造用款青花龙纹盘
高5.5、口径27、足径17厘米。撇口,浅腹内收,圈足。盘内外壁慢绘青花,盘心绘一正面龙纹,面目苍严威武,四爪遒劲锋利,跃至云际,龙脊嗜作锥状。四周辅以波涛海水怪石江崖环绕。外壁绘双龙争珠纹,粗犷恢谐,几近万历官窑之风格。底书“甲戌春孟赵府造用”八字双行楷书款,豪迈挥洒,笔道厚润有力。此盘画面线条流畅,涂绘准确。底足露胎,胎质坚硬、厚重,青花呈色深暗、且略有晕染。底款甲戌为崇祯七年,赵府即明代藩王之赵王。本品贵为王府订造之物,又逢明末乱世,所见甚罕。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明代青花瓷的最大特点就是:随着不同时期钴料的变化,形成了青花瓷器的多种风格。明代初年景德镇设立官窑。自永乐、宣德始,官窑的烧造规模不断扩大。青花品质精良,造型既有传承也有创新,同时还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部分瓷器颇有异域风格。而民窑青花呈现出自由豪放、泼辣清新的制作风格,将当时民间的审美情趣表现的淋漓尽致。
本文关键词:明代民窑青花瓷特征,明代民窑青花瓷得到了怎样的发展,明代民窑青花瓷器,民窑明青花瓷器图片真品,明清民窑青花瓷器。这就是关于《明民窑青花瓷器特征,明代前期民窑青花瓷器的特点》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小知识百科站》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370300.com!
以上就是关于“明民窑青花瓷器特征,明代前期民窑青花瓷器的特点”的所有内容,希望分享的内容对您有帮助!更多的相关知识内容,请继续关注《小知识百科站》网站:http://www.3703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