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如何贴的,写对联的六个要求
关于《对联是如何贴的,写对联的六个要求》,现在小知识百科站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希望您阅读完本篇内容后能有所收获。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对联是如何贴的,写对联的六个要求
大家 一看这个题目 肯定会说,对联谁不会贴,那你知道贴对联有什么讲究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说一说怎样正确贴对联。
首先,我们得贴对地方,对联就贴在门口,不管大小门。不要贴到其他地方,以免影响家庭风水。肯定有人要问为什么,没有什么为什么,就是祖宗留下的规矩,所以我们最好按规矩来。
其次,我们要分清上 下 联,尾字以仄声结尾的联是上联,以平声结尾的联是下联。那么平仄怎么分呢?平仄按我们汉语拼音的音调划分,一声和二声是平声,三声和四声为仄声。
然后就是贴对联了,上下联怎么贴呢?这就要看我们的横批是怎么样写的了,我们的横批是从左到右写的,那么我们的上联就贴在左边。否则,正好相反。
最后跟大家说一说福字的贴法。门窗上的福字不要倒着贴,不然一开门窗我们的福气就倒出去了。橱柜上的可以倒着贴,因为我们一开橱柜的门,福气就倒出来了。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2、对联常识:春联应该怎样贴?写对联的六个要求,对对联的三种方法
对联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它结合了诗词与书法,在短短的一副对联中,承载着汉字独特的韵律之美和形态之美。
可惜的是,现代人对对联的认识非常浅薄,有的人将对偶当成对联,甚至有人将两句读起来通顺看起来字数相等的两句话当成对联,如果这些浅薄的理解风行天下,那么对联所承载的文化也就被消解掉了,因此有必要普及一下对联的常识。
曾国藩对联书法
一、春联应该怎样贴?
春联是对联在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应用方式,每到过年,红红的春联往门上一贴,整个中华大地便展现焕然一新的气象,家家户户都散发着洋洋喜气。
但是,春联的贴法,却出现了很大的分歧。
在纸张还没被发明出来之前,竹子是我们古人最重要的文字载体,编竹简时,竖着从右往左编,更利于携带和观看,因此,古人便形成了从上往下写,从右往左写的书写习惯。
对联也是这样,在古人那里,对联一直是从右往左贴。
说得具体一点,人面对着门,右手边贴上联,左手边贴下联。
但是现在,很多人不自己写春联,都是在市场上购买的春联,春联往往都带有横批,制作春联的商家,或许是不了解古人的书写方式,或许是为了迎合现代人的阅读方式,他们制作的横批,大多都是从左往右读的。
这时,如果我们按照古人贴对联的方式贴春联,那么对联是从右往左读,横批是从左往右读,阅读方式彼此茅盾,破坏了春联的整体性、统一性。
清代漙儒对联书法
有人会说,那我们将对联的贴法改过来,从左往右贴,这样既保证了对联与横批的统一性,又符合现代人的阅读方式,两全其美,不是更好。
但我不认同这种观点,传统文化在我们身上丢了又丢,对联是现在为数不多还保留着竖排书写的汉字呈现形式,那我们在贴对联时再保留一点古人遗风,不是更好吗?
我的建议是,不要购买市场上那些狗屁不通的对联,拿起毛笔,自己写。
二、写对联的六个要求。
自己写对联,就要了解对联的要求,不然自己写出来的对联,也狗屁不通了。
对联有六个基本要求:
(1)字数相等。
对联的上下联,必须字数相等,这是对联最为明显的特征。
民间传说,袁世凯去逝时,有人送去这样一副对联: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上联五个字,下联六个字,人们没见过这样的对联,不解其意,便有人问作者是什么意思,作者说:“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虽然都是名词,但袁世凯只有三个字,中国人民是四个字,所以袁世凯不能与对中国人民相对。
这就告诉我们,字数不相等的上下联是不能相对的。
康有为对联书法
对联要求字数相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上下联要尽量避免出现重字。同一个字,不能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即忌“异位重字”;同一个字,不能出现在上下联的相同位置,即忌“同位重字”。
忌重字是对联的一般性要求,在特殊情况,由于表达的需要,也是可以出现重字的。比如,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可以允许的。
例如潭柘寺弥勒殿一副很著名的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所以是允许的。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即换位格,也是允许的。
例如林森写给孙中山先生的挽联: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再比如唐代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吟》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都是对联中的换位格,是可以异位互重的。
民国才女吴芝瑛对联书法
(2)平仄相谐。
平仄是汉字声调的分类,古汉语有四声,平、上、去、入,平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现代汉语也有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对联的平仄要求主要有三点:句内平仄相间;联内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句内平仄相间,就是上联或下联内,平仄要交替出现。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句内平仄相间,主要是要避免上联或下联内,连续出现多个同样声调的字。
联内平仄相对,就是上下联对应位置的字平仄相反。当然,创作对联是无法做到字字平仄相对的,即使做到了也会给人很生硬的感觉,因此,这一要求主要是针对对联中处于重(读“zhòng”)音位置的字。具体来说,就是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仄起平收,就是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需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需是平声。
前两个平仄要求,是可以适当放宽的,但“仄起平收”,是必需严格遵守的,因为它是区分上下联的重要标志。
梁启超对联书法
(3)词性相对。
词性相对,即上联和下联相同位置的词,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陈寅恪先生命制国文科试题,试题之一,他出了下个上联:孙行者。
这个上联是一个人名,下联必须也要是一个人名,同时,“行”是动词,“者”是虚词,下联的相同位置也必段以同样的词性来对,可以说,这一上联,既考察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又考察了学生对汉语词性的理解。
陈寅恪先生给出的标准答案是“祖冲之”。以姓氏“祖”对“孙”,以动词“冲”对“行”,以虚词“之”对“者”,十分工整。
当时的考生之一周祖谟,他给的下联是“胡适之”,“胡”对“孙”,“适”对“行”,“之”对“者”,也十分工整,陈寅恪先生十分赞许,后来,周祖谟成为了著名的语言学大师。
陈寅恪对联书法
除了词性的大类要求相对,在词性的小类上,也要尽量相对,如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量词对数量词,方位词对方位词。
举个例子:
鸟居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
鱼离水面,置半山,滚东坡,如何陆游。
这副对联,借人名相对,写得极为有趣。半山是王安石的号,因而能对孔明,东坡是苏轼的号,因而能对张飞,陆游与关羽,也是人名相对。更妙的是,上联都是三国人物,下联都是宋代人物。
林徽因对联书法
(4)结构相同。
汉语有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主谓短语。
对联中要求,上下联相同位置的短语,语法结构相同。也就是并列短语对并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
用前一例子来分析,上联“望孔明”、“想张飞”,都是一个动词加一个人名词,是动宾短语,在下联相同的位置上,“置半山”、“滚东坡”,同样是一个动词加一个人名词,也是动宾短语,这便是结构相同。
鲁迅对联书法(洛文是鲁迅的笔名之一)
(5)节奏一致。
一般来说,只要做到前面四点要求,那么对联的上下节奏便是一致的。
但这一点还是有必要提出来,汉语是由单音节的字组成的,它天然就比其它语言拥有更强的节奏感,对联便是汉语节奏韵律之美最极致的体现。
节奏一致,就是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
我且胡诌一联为例:“牡丹花好看,榴莲很难闻。”上下联的断句是:“牡丹花/好看,榴莲/很/难闻。”“牡丹花”是三字名词,“榴莲”是二字词语,下联还多了个副词“很”,在节奏上就不一致。
节奏不一致的上下联,读起来就很别扭,稍有语感的人便能察觉出来。
民国才女谈月色对联书法
(6)主题统一。
优秀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内容相关,主题统一。
对联很容易沦为文字游戏,有时为了对得上,往往会忽略内容的相关性,上下联各表达一个主题。
举一幅很有名的回文联为例: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这副对联,上联下联正读倒读都是一样的,是很巧妙的回文联,把它当成文字游戏并无不可,但却不能当成一幅优秀的对联,因为它的上下联是毫无关联的。
如果我们把这副对联写下来,那么把它挂在哪里呢?挂在黄山则上联不知所云,挂在上海自来水厂则下句不知何意。
所以,一副好的对联,必须主题统一。
蒋校长对联书法
三、对对联的三种方法。
了解了对联的要求,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对对联。下面三种对对联的方法,但是由“主题统一”推衍出来的方法。
(1)正对法。
正对法,就是上下联分别从主题的一个正面去写,上下联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林则徐写的对联:
百福屏开花富贵
九如图绕竹平安
上联写富贵,下联写平安,都是围绕着吉祥的主题来写。
林则徐对联书法
(2)反对法。
反对法就是上联分别从主题中相对的两面去写,一联讲正面,一联讲反面,一联讲过去,一联讲现在。反对法从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主题。
近代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勉励青年:
有关国家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上联写什么该做,下联写什么不应该做,上下联相反相成,突出了青年应有高远的志向、高洁的情操这一主题。
(3)串对法。
串对法即流水对,上下联意思相承,两句不能互相脱离,更不能颠倒,在语言结构上有一定的前后秩序。流水对中,上下联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上下联意思顺承,便是工整的流水对。
郭沫若书鲁迅七言联
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在无锡东林书院题了这样一副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写学子潜心读书,下联写学子关心国事,由读书到关心国事,是递进关系,这也是一幅非常经典的流水对。
四、结语
对联形式简洁,易于学习,是传承传统文化最好的形式之一。
我们经常说,传统文化正在消逝,连传统节日的气氛也越来越淡,那么过年之时,提起毛笔,写下一幅幅春联,再亲手贴在门上,这就让过年更有仪式感,春节的气氛更浓烈。
本文关键词:对联是如何贴的图片,对联是怎么贴的,对联对联怎么贴,对联如何贴的牢,对联应该是怎么贴。这就是关于《对联是如何贴的,写对联的六个要求》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小知识百科站》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370300.com!
以上就是关于“对联是如何贴的,写对联的六个要求”的所有内容,希望分享的内容对您有帮助!更多的相关知识内容,请继续关注《小知识百科站》网站:http://www.3703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