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中有哪些震惊的考古发现,被掩盖了3000年多的酷刑
关于《殷墟中有哪些震惊的考古发现,被掩盖了3000年多的酷刑》,现在小知识百科站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希望您阅读完本篇内容后能有所收获。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殷墟中有哪些震惊的考古发现,被掩盖了3000年多的酷刑
商朝是我国奴隶制发展的顶峰,因时代久远,商朝身上始终萦绕着诸多谜团和未解之谜,而今天我要说的谜团之一就是商朝武丁时期的一个主要军事对手:鬼方。
据《易经》和《竹书纪年》记载:“高宗(武丁)伐鬼方,三年克之。”而出土的甲骨文也有很多关于商朝大军征伐鬼方的记载,如“贞王勿乎妇好往伐鬼方”,“己酉卜宾鬼方昜亡祸五月”。
武丁时期,商朝国力强盛,而殷人好战的本性,开疆拓土征伐不听王命的方国本无可厚非。而受夷夏观影响,殷人将王畿之外的区域划分为北狄、南蛮、西戎、东夷。
但这个鬼方究竟在哪里,究竟属于北狄还是南蛮,又为何以“鬼”命名呢?学者对鬼方这个方国所在地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其在殷墟西北的山西、陕西、甘肃一带,另一种则认为应当在西南,理由是《竹书纪年》曾记载:“武丁三十二祀伐鬼方,次于荆”。
当然,现代考古已经基本证实,鬼方的活动区域是在西北,《竹书纪年》所载的“荆”指的应该是陕西荆山,而非荆楚。此外,新疆、宁夏的考古发现也支持了西北说,这个我下文再详述。
那这个“鬼”字又作何解释呢?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曾从字义出发,认为“鬼”者,乃有“异种”之意,即鬼方这个方国很可能是外来种族建立的。的确,如果从文化传承来讲,中国人的确有将域外之人称作“鬼”的传统,如近代对欧美人的称呼—“洋鬼”,对日本的称呼等等。
不过,这仅仅是猜测,暂无法证实。但随着殷墟考古的发掘,人们在殷墟侯家庄墓区一处祭祀坑内发现了398个头骨(只有头骨而无体骨也证实这里的确是祭祀坑而非墓葬),生物学家杨希枚对这些头骨进行人种分析后发现:
其中有35.6%为蒙古人种(欧洲对人种的划分,并不是指蒙古人的意思),0.9%居然属于欧洲人种,与现代英国人头骨相似,属于印欧种群。
而此前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已经证实,商朝上至贵族下至平民,均与现代东亚人种高度接近,线粒体DNA也验证了殷人为中国土生土长这一结论,否决了商朝人是印欧后裔或多种群混合的可能性。
这一发现让学者陷入了巨大争议。一派认为商朝人有将作战后俘虏的敌国战俘杀掉祭祀的传统,祭祀坑中发现的欧罗巴人种,与武丁王后妇好曾征伐鬼方的记载相吻合,与王国维的猜想—鬼方是异种人所建刚好形成了证据串联。
而另一派则认为殷墟出土的欧罗巴人种头骨,与现代华北人头骨存在共同点,应当属于蒙古人种东亚支系,而非印欧种群。
究竟哪种观点正确呢?中亚对青铜时代的考古证实,公元前1600年之前,原始印欧人(现代欧洲人和印度人祖先)沿欧亚草原向东迁徙,在中亚建立了颜那亚文化、奥库涅沃文化、辛塔什塔文化、安德罗诺沃等,体现了强烈的游牧或半游牧属性。
此后,我国新疆地区的青铜时代考古,也发现了安德罗诺沃文化,与中亚呈现传承相近关系。而对多处经碳十四测定属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新疆地区古墓人骨人种研究,结果显示原始欧洲人种占优。
线粒体DNA检测也显示,在汉代以前的较长一段时间内,欧洲谱系在新疆一带呈东进活跃状态,后来在汉朝时期活跃在新疆、中亚一带的大月氏(属欧罗巴人种)也反向佐证了印欧人曾东进的论点。
这也就意味着,最晚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我国商朝时期),印欧人就已经开始了东进。而在宁夏中卫汉墓中也发现了一具60岁左右男性,经检测为欧罗巴人种(可能是汉朝丝绸之路上的印欧人,也有可能是东进印欧人的后裔),与新疆古墓沟组印欧人种关系接近。汉墓人骨虽然距商朝已过去千年,但却也梳理出了印欧人东进的路线脉络:新疆—宁夏—陕甘。
那么,这些早在商朝时期就已经进入我国西北的印欧种群殷人发生过哪些关联呢?有学者将商朝时期陕甘一带发现的头骨和牙齿与殷墟祭祀坑中出土的进行了对比,发现锶同位素比值非常接近。而妇好墓中出土的产自新疆的玉石,也佐证了商朝大军曾与东进的印欧人发生过战争。
那么,上述一连串考古学证据,也最终证实了关于商朝的千年传闻:公元前1500年前后,古印欧人开始了漫长的东侵(殷人称其为鬼),他们先后灭掉了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三个,但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进入殷商疆域时,遭遇了商王武丁和王后妇好的征伐阻击,最终停下了脚步,华夏文明得以延续。
参考资料:《竹书纪年》《考古发掘简报》《甲骨文释读》
2、商朝殷墟古墓里的秘密,被掩盖了3000年多的酷刑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黑暗的一幕,这一幕持续了将近6 个世纪,然而在史书当中却找不到记载。
1984 年是殷墟考古的重要一年,殷墟是位于河南安阳的一个古代都市遗址,东西长约 6 公里,南北宽约 4 公里。殷墟遗址是 3000 多年前商朝晚期的国都,发现的遗址包括有王陵区、宫殿、宗庙区和洹北商城遗址。考古队打开了一个编号为 M 259 的墓葬,从地层和随葬器物来看,这个陵墓的修建时间大约是在商王武丁执政的中晚期,距今 3100 多年前。
当考古人员清理墓葬的时候,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在 M259 墓室内的二层台上,有一具无头的儿童尸骨,头颅放在尸骨的下方,沿着东西两侧的二层台,按顺序摆放着 14 个成年人的颅骨。考古队后来在墓穴两侧的坑当中找到了一些头颅所属的身体。东侧的坑当中有6 具无头骨架,西侧的坑中有8 具无头的骨架,正好 14 具,和墓室内的14 个颅骨对上了。
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个铜甗,这是商代的青铜蒸锅,当他清理出铜甗中泥土的时候,心脏怦怦乱跳,原来里面装着一个头颅。考古人员非常困惑,为什么青铜蒸锅当中会有人的颅骨,难道是放在里面蒸吗?难道说商朝贵族中有食人族?考古人员很快又打消了这个想法,因为殷商作为一个创造出了复杂文字,拥有高超青铜工艺,又创造出了繁华都市文明的族裔,是不太可能保留有这种原始的食人风俗的。人类学上的一般理解是,人类进入农耕社会以后,食物来源稳定了,食人风俗逐渐消失了。人的颅骨出现在了蒸具中,也许是埋葬的时候出了岔子,只有等更多的发掘成果出来,才能够做出判断。
殷商考古一直在持续进行,1999 年,在殷墟通往南方的大路边,一个叫做刘家庄北聚落的遗址里,考古队又发掘出了一座贵族墓葬,编号是刘家庄北 M 1046。考古人员推断,这个墓的墓主人是一位商朝的高级武官,他统治着一个叫“牌”的商族部落。让考古队欣喜若狂的是,这个墓还从来没有被盗掘过。这次考古的成果颇丰,一共出土了 33 件青铜礼器,几十柄铜戈和铜矛,还有大量的玉器和陶器。
和 1984 年发掘的 M259 墓葬一样,这座墓室内也有人殉葬的骨骸。墓主人的棺椁右侧是一名少女的骨骸,她的头颅和身体分离,并且被放在了一个青铜甗里面。随葬的食物当中有大块的猪肉、牛肉和羊肉,另外一个青铜甗就是青铜蒸锅里还煮着的一只鸡。看到了青铜甗里的头颅,考古人员立刻联想到了之前在 M259 墓葬当中青铜蒸锅里发现的头颅。考古人员这个时候才无可奈何地承认,看来得重新解读一下商朝的历史。
难道说,创造出了灿烂青铜文明的商族人,会是一个食人族吗?而且这个文明还统治了中原大地 6 个多世纪的时间。于是,考古人员静下心来,重新审视所发现的文物。他们发现 1984 年找到的王陵区 M259 墓葬是属于武丁王时期的,而刘家庄北 M1046 这个墓葬是属于商朝末年的。看来,这种用青铜蒸锅蒸人头的奇特行为,一直到商朝结束可能都存在。
这时,殷商考古专家胡厚轩先生说话了,他说,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商朝人的宗教有一种特殊的习俗,把人当牺牲,也就是人牲献祭给神灵。这个青铜锅里蒸人头的现象,应该是人祭仪式的组成部分。此话一出,让所有人都很震惊。
关于商朝的祭祀礼仪,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在最近的考古发掘出土之前,我们对于商朝的印象几乎完全依赖周人对商朝的转述。在周朝的记述中,商朝似乎应该是一个文明昌盛的时代,怎么会出现这么血腥的人祭习俗? 2023 年上映的电影《封神榜》中,有一个桥段是商纣王请求自焚献祭,消除天谴。这个桥段的设计灵感就是来自于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桑林祈雨”的典故。商汤是商朝成为天下共主的第一任君王,为了祈求上天降雨,解除旱灾,他决定要焚烧自己,献祭上天,以珍贵的君王身体作为牺牲,换得神灵赐福。
商汤是在演戏吗?是在作秀吗?不是,商族人对神灵绝对的敬畏与虔诚,任何大事之前他们都要先占卜,没有得到吉兆是不会行动的。《礼记.表记》上说殷商“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就是指的这个现象。殷商的宗教是一种上古文化,商族人把神的喜好和人的需求划等号,认为彼此相通。所以他们认为要达到某种重要的目的,需要神灵的加持帮忙,就需要把人间最好的东西送给神灵作为礼品。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呢?人是万物的灵长,人的生命是超越于世间万物的无价之宝。商王想,我把我的命都献给了神灵,就是拿出了最珍贵的东西,还能说我不够虔诚吗?所以神灵是一定会帮助我的。这就是当时人们的真实想法。这是许多上古民族的观念基础,其实就是以人心揣度神意,认为献上越珍贵的礼物,就越能体现虔诚,也就能够得到神灵的庇佑。琢磨来琢磨去,就没有比人自己更珍贵之物了,就搞出了人祭这种事情。古代美洲的玛雅阿兹特克的人祭文化也很发达,也是出自于这种观念。
根据胡先生对甲骨文卜辞的研究,历任商王献祭的人数是有记录的,从目前已发现的甲骨当中统计,一共献祭了13052人。另外,他还找到了一千一百四十五条人祭卜辞,里面没有写人数,如果没有计数,就相当于献祭一人的话,胡先生所找到的甲骨卜辞,就记载了 14000 多个人被当成了祭品,献祭给了商族的神灵,商族人认为,宇宙的运行、日月星辰的起落,人的生老病死、生育繁衍和荣辱福祸,都是由神灵决定的,只有神灵满意了,人才会有幸福。
那么商族人所信奉的神都有谁?商朝的神分三类,除了至高无上的天帝,商族人的神还分为祖先神和自然神灵。历任商王和王后去世之后,都会成为神灵,守护在天帝的身边。祖先神,那就是商人所说的鬼。神里的鬼,它并不是今天那个鬼魂的意思,鬼在当时的意思是指归,是回归到天上的人。祖先神又可以分为四组,第一组叫做仙宫,商王上甲威之前的商族首领都可以叫做仙宫。比如商人第一祖神王帝喾和高祖王亥都被归为仙宫这个类别。第二组叫做先王,从上甲威算起,之后的历代商王都可以归入这个类别,比如商汤等等君主。第三组叫做仙笔,就是商王的母系祖先们,他们是已经去世的王后们。第四组叫做旧臣,是对商族立有大功的外人。比如从商汤时代辅佐商王的贤相伊尹,这位五朝元老也是商朝的祖先。
神享受着最高档的祭祀,那这么多的神灵商王肯定自己是记不住的,所以什么时候该祭祀谁,这个责任就落到了一个叫做贞人的官员身上。贞人是人与神的媒介,相当于玛雅人当中的祭司。贞人可以代表国王向神灵提问,也能够根据甲骨所提供的征兆,向国王传达神意。贞人要沟通人神的主要手段就是甲骨占卜术,这是一上古的巫术。程序大约是这样的,贞人在占卜前要先做准备工作,就是收集优质的龟甲和兽骨,他们会在龟甲上按照一定的方向角度钻上孔槽,当商王前来问卜的时候,贞人就会代表商王,把问题刻在龟甲上,然后就用火去烧烤龟甲的孔槽,龟甲的正面就会出现裂纹,通过解读这些裂纹就能够判明神意。
占卜当中商王所提出的问题通常会刻在甲骨上,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甲骨文,占卜活动在商朝是全民性的,不仅国王占卜,一般的市井小民也占卜,但是献什么祭,杀什么牲,这个规模和规格就完全不一样了。祭祀是商族政治活动当中最重大的一件事情,他们根据被献祭的神灵是谁,献祭目的是什么,决定用什么样等级的祭品,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献祭。商朝人祭的主要来源是战争当中所抓获的异族的男女,除此之外,商朝的附庸国们也会进贡所抓获的异族的人牲。居住在中原西北部的羌人是人祭的最主要来源,商王尤其喜欢把俘获的羌人首领杀掉献祭,还在他们的颅骨上刻字来纪念胜利。这也为后来的周灭商埋下了伏笔,因为取代商朝的周人就是羌人的一支。
现在发现的献祭的人牲,男性远多于女性,献祭的方法也因为人牲的性别而有所不同,对于男性人牲主要采取斩首的方式。其实我们现在很多的中文常用字,在甲骨文中都是对人祭仪式的描绘,比如“伐”字就是来自于斩首这种献祭方式,在甲骨文当中,伐看起来就是把一柄戈架在了人的脖颈上。甲骨文中的“卯”字看上去就是把一个物体一劈为二,卯,这种方法对牲畜和人牲都适用,比如甲骨文中就有这么一句,“卯五羌二牛”。
还有一种献祭的方法就是焚烧祭品,甲骨文当中用"烄"这个字,它的字形就是把祭品放在火上烧烤,这是甲骨文已经发现的卜辞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献祭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用来祈求神灵降雨,被烧的对象主要是彝族的女性,也有可能是等级比较高的彝族女巫。还有一种常见的献祭方式是“胹”,就是把祭品煮熟,然后献祭,也就是我们开头所讲到的两座殷商大墓中的两个青铜蒸锅里的故事。这种烹的做法在人祭风俗消失很久以后的战国时代还有保留,只不过当时是作为一种处决犯人的酷刑存在的。细细算来,商人献祭的方式有11 种之多。
商朝中期,盘庚王把国都迁到了殷这个地方,之后商朝又从低迷中雄起。中兴之主武丁大帝战功赫赫,到处开疆拓土,因为打胜仗多,当然战俘的来源就多,同时也就把人祭推向了一个高潮,史称武丁中兴。在武丁王时代,现在能够找到的甲骨文残片就记载了5000 多人,被作为祭品,最夸张的一次是一回就献祭了1000 人。
武丁之后,随着商朝的国力一步步衰弱,商王献祭的人数也递减。到了纣王,也就是帝辛统治的时代,国力已弱,能够抓到的战俘和彝族奴隶的数量远远比不上武丁时代。但是帝辛仍然很勤恳地拿羌人献祭。人祭文化对于居住在商朝周边的彝族方国来讲,是一种可怕的记忆,它既是一种暴力威慑,也是在播种仇恨。当怨恨积累到一定程度,那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
这种仇恨最终播种到了周文王姬昌这里,前面讲到周人是羌人的一支,羌人是商朝人牲最重要的来源。在《封神演义》当中说,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在了羑里,大约是今天河南省安阳市距离汤阴县城北大约 4 公里的这么一个地方。因为商族人经常拿被俘获的敌对部族的首领献祭,被俘敌人的级别越高,这个仪式就越隆重。周文王姬昌也很担心自己被拿来献祭。文王被关押的时候,他的长子伯邑考心急如焚,琢磨着如何解救老爸。他收集了大量的财宝去见纣王,结果却被人陷害,遭到纣王的杀害。纣王把伯邑考做成了肉饼端给文王吃,文王精通《易经》,能掐会算,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为了能够活着脱困,为儿子报仇,也只能够忍辱负重吃下去。
纣王看着姬昌这副德行,心里就琢磨,如果姬昌不知道这是他儿子,说明他不是圣人,他并不是能掐会算的。如果他明知这是自己儿子的肉,却食子之肉,说明他内心很残忍,他也肯定不是圣人,横竖姬昌这个老头儿都不会是圣人,对自己都构不成什么威胁,于是纣王就把他给放了。当然这个过程中也肯定有文王的盟友在纣王面前为他说了不少好话。
小说《封神演义》中的这个桥段是出自于《史记.殷本记》,在司马迁所生活的西汉,距离商朝末期已经过去了近千年,但是还是以这种曲折的方式反映出了商朝人祭的习俗。文王回到了自己的方国陕西的关中平原,那个时候叫做周原,他励精图治,又得到了姜子牙等贤人的辅佐。但是剪除商朝为自己儿子报仇这个大业,他还是留给了自己的另外一个儿子武王姬发。
大约是在公元前 1046 年,野心勃勃的纣王帝辛把精锐部队都送到了东南方前线去攻打东夷。这个时候周人的头领武王姬发趁着纣王国都空虚的时候,紧急联合盟友率大军讨伐殷商。得到消息的纣王已经来不及从前线召回军队,只好用留守都城朝歌的禁军,再加上奴隶和战俘,组成了一支数量庞大的杂牌军营。商人和周人两支军队在朝歌南面70 的牧野相遇,就是今天的河南新乡,在这里大战一场。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商朝大军临阵倒戈。这个戏剧性的逆转,很可能与商朝末年人祭风气太盛有关系。
刚才讲了,人祭的主要来源是战俘和奴隶,走上战场的战俘和奴隶杂牌军们,很可能自己就有同乡熟人,家人被商朝拿去给卯了,拿去胹了,拿去烄了,成了祭品,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会被卯了被胹了。于是他们临阵倒戈,反过来当带路党,引导周军攻入了商都朝歌,纣王在鹿台自焚,这里又留下了一个密码,很可能纣王是想学自己的祖先商汤,拿自己来献祭,商王自己充当祭品,那是顶级的献祭,希望借此回天,打败周军。结果上天既没有降下甘霖浇灭柴火堆,也没有派下天使拦住纣王,纣王是求锤得锤就真把自己给烄了,商朝从此灭亡。
但是商朝影响力强大的宗教体系却没有随之灭亡。人祭文化在近 100 万的商朝人口当中仍然是主流。武王灭了殷商,但是并没有杀害王族的成员,而是让他们留在原来的地方继续生活。他们的首领就是纣王的儿子武庚。武王同时派了自己的三个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监视武庚,史称三监。武王回师到周都之后不久就病逝了。武王的儿子成王年幼,是由武王的四弟姬旦监国摄政,这个姬旦不是鸡蛋鸭蛋那个鸡蛋,他姓姬,名旦。就是后来所说的周公。三监因为不信任周公,以为他要篡权,于是联合被看管的对象武庚一起反叛,相当于是狱警和犯人合在一起暴动了,史称三监之乱或武庚之乱。
牧野之战,其实是武王姬发趁着商都空虚,打了一个偷袭战,商朝真正的精锐部队并没有被消耗,只不过纣王一死,群龙无首,商军也就散了。现在武庚出来振臂一呼,立刻又集合起了一支大军,和周公旦正面硬杠。这回就没有什么巧可取了,这是一场真正艰苦卓绝的战争,周朝作为天下共主,当时他们直接能够管辖的人口大约也就几十万,但是前朝商王的影响力却覆盖了 100 来万的人口,周公旦再次率军渡过黄河东征,和商族的军队硬杠了三年,才把商朝残余势力摆平了。所以这里又有一个重点,周朝灭商其实是两次,第一次是武王伐纣,第二次是周公东征。周公东征之后,天下才大体平定,但是也不是从此就完全平定了。周人在祭祖的诗歌里唱道“不显成康,上帝是皇,自彼成康,俺有四方”。直到成王的儿子康王的时代,周朝才坐稳了天下。所以周人这个天下得得很不容易。从周人迁移到陕西,周人的祖先历经了泰王、继文王、武王、周公、成王五代人六任君主,才坐稳了天下。
拿到殷商的天下之所以那么难,那是因为商族人有强大的凝聚力,这个凝聚力的核心就是以人祭为代表的祭祀文化。周公决心要铲除这个人祭的习俗,但是对于一种已经延续了好几百年的习俗,要铲除它谈何容易?周公用的是什么方式?是耐心说服启发商族人的羞愧之心吗?虽然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努力,但是周公主要采用的手段是物理擦除,抹去一切和人祭有关的器物场所记录,把这段记忆从商族人子孙后代的头脑当中彻底抹去,让后人压根就不知道有这回事。这个工作应该算完成得相当成功。
有多成功?孔子以博学著称,连鲁国挖出的巨人族的骨架他都知道,是上古的防风氏,而且孔子的祖先就是商族人后裔,但是孔子他从来就没有提到过甲骨文,他也没有提到过殷商的文字,那很可能作为殷商后代的孔子自己就从来没有见过甲骨文。到了春秋时代,当时最博学的人对殷商的社会风俗,生活状态,都所知如此之少。
周公采取了这样几种方法,第一,他把商族剩余的人口分散到了不同地方居住,让他们远离祖先所留下的祭祀场景,以新的方式重启生活。第二,在商族故地,他修建了新都洛邑之后,摧毁了殷商旧都,对城市街区,王宫墓葬进行了彻底的系统的破坏,任何能够勾起人祭记忆的东西都彻底擦除。第三,它保留了商族宗教的上帝概念,但同时建立起了一套礼乐制度,以礼乐来代替人祭。最为重要的是,周公提出了一个原则,叫做天命弥长,唯德是宝。就是说上天那是绝对公平的,它不会只青睐于某个人,谁有德行才能够得到上天的保佑,从而就推翻了献祭越多,就越能买到神灵保佑的观念,那人祭也就没有存在的观念基础。第四,也是很重要的一招,就是它在后世的文字记录上只字不提人祭,三缄其口,让这段黑暗的记忆慢慢随着时间被冲刷掉。
所以我们从后世的史书中看,商朝似乎和周朝一样,都是礼乐治国,直到考古的实物发掘让所有人惊掉下巴,其实我们今天所认知的中华文明礼乐这个传统就是起自于周朝。周朝以前的人们是什么样的观念状态,今天我们其实是不知道的。周公认为去批判商族人的风俗并不是好办法,只要你提到他,那就会给人留下印象,那保不齐什么时候就会有人又想去模仿他,复辟他。周公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绝口不提,当它不存在,让遗忘慢慢发挥作用。小说中的纣王就够坏了,如果算上到处抓人献祭这个事儿,那真实的纣王比小说当中的还要坏。
本文关键词:殷墟考古成果,殷墟中有哪些震惊的考古发现呢,殷墟的发掘在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意义,殷墟考古遗址在哪里,殷墟有哪些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这就是关于《殷墟中有哪些震惊的考古发现,被掩盖了3000年多的酷刑》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小知识》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370300.com!
以上就是关于“殷墟中有哪些震惊的考古发现,被掩盖了3000年多的酷刑”的所有内容,希望分享的内容对您有帮助!更多的相关知识内容,请继续关注《小知识百科站》网站:http://www.370300.com/!。